花甲之年,本应颐养天年,他却为了自己的爱好,为了传送中缅友谊,来到了中国瑞丽,这一来就是7年。他说,如果可以,他愿意一直在瑞丽待下去。他就是缅甸艺术家敏缅坎。
初次见到敏缅坎,他正在工作室里画着手稿。这位已经70岁的老人看起来神采奕奕,只有50多岁的样子。敏缅坎告诉记者,他15岁就开始学画画,25岁时开始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事业,主攻的艺术方向是绘画和雕塑,以历史故事和社会写真为创作灵感。在缅甸期间,敏缅坎为多座寺庙做过设计,塑过佛像,并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状的油画。
问起为何来中国瑞丽,且一来就那么多年?敏缅坎告诉记者,因为他喜欢瑞丽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包容。7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敏缅坎被瑞丽旅游集团邀请来瑞丽,为该集团下属的景区设计缅甸风情建筑。在此之前,敏缅坎并没有来过瑞丽,对瑞丽也很陌生。来到瑞丽,敏缅坎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瑞丽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深深吸引了他。
在为瑞丽旅游集团做完设计之后,他选择留在瑞丽,并在银井一寨两国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在这里扎根,潜心创作。敏缅坎说,瑞丽仿佛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文化非常多姿多彩,除了瑞丽本土民族文化,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的文化都在这里交融,最重要的是瑞丽人的包容态度让人很温暖。扎根瑞丽以后,敏缅坎开始潜心创作瑞丽本土民族元素的作品。由于瑞丽的傣族和缅甸人都信奉小乘佛教,所以经常有人邀请敏缅坎去设计奘寺和佛像。每次走村串寨回来之后,敏缅坎就把自己看到的人文风情画出来,然后把画寄回缅甸给友人或是艺术机构,而他也喜欢把自己在缅甸期间的所见所闻画出来,送给中国友人,如果别人适当付费,他也会收下,如果不给,他也不计较。敏缅坎说,艺术无国界,艺术不分贫富,艺术不分等级,他都到了这把年纪,金钱对于他来说已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敏缅坎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傣族和景颇族的节日以及日常生活情形经过敏缅坎的画笔,成为了一幅幅精美的油画,而缅甸人文风情的画作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记者眼前。在中国7年,敏缅坎用手中的画笔创作了上百幅油画,这些油画为缅甸人打开了了解中国的窗户,也为中国人打开了认识缅甸的窗户,敏缅坎用手中的画笔搭建起了一座中缅友好交流的桥梁。采访中,随行的翻译告诉我,敏缅坎还用手中的刻刀为中国游客塑造了一座座缅甸风情建筑和雕塑,现在一寨两国、独树成林、淘宝谷以及陇川景颇园里的好多缅甸风情建筑和雕塑都出自敏缅坎之手,让中国游客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缅甸风情。
结束采访时,记者问敏缅坎还会在瑞丽待多久?他告诉记者,如果可以,他愿意永远待下去,继续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为中缅两国人民打开相互了解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