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至三季度,瑞丽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2.6万人次,同比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14.8%。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瑞丽旅游产业持续向好。瑞丽市利用“边、情、绿、宝”四大旅游优势,充分打造“自然生态观光、边境民俗体验、康体休闲运动、异国风情领略、珠宝红木购物”五大品牌旅游产品,全市旅游产业呈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
抓住特色打造品牌
“边、情、绿、宝”是瑞丽旅游文化资源的显著特色,其原生态民族风情最具吸引力,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多年来,瑞丽市立足优势,形成多元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以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城市建设、口岸建设为依托,围绕中心旅游圈,国内外两个市场,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科考、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候鸟型”度假胜地,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购物、康体休闲、商务旅居为主的转变,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通过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提升旅游文化产业计划等方式,巩固和突出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使之基本形成“边境旅游、生态旅游、民俗风情及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珠宝购物旅游”五大精品旅游品牌。依托中国瑞丽—缅甸木姐国家级跨境经济合作区、畹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姐告境内关外边境贸易区、瑞丽和畹町国家级口岸、已经审批的边境旅游线路,抓住“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机遇,探讨以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为核心区的跨境旅游合作区,在出入境便利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跨国自驾游产品开发、旅游自由贸易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旅游安全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
“软硬兼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近年来,瑞丽市加强旅游环境的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各景区(点)“卫生脏、环境乱、服务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些破坏性建设和低层次开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经过不断积累经验,瑞丽市在旅游宣传和市场竞争方面的意识开始增强,在各景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旅游推介和咨询服务,发放《瑞丽市旅游交通图》、“边情绿宝”DVD光盘等旅游宣传资料;积极开展“中国旅游日”、“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宣传活动,向市民免费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云南省旅游条例》、《防溺水安全知识》等资料;积极参与“德宏号文化旅游列车—东方珠宝城瑞丽”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展示瑞丽中缅民族风情、特色产品、(下转2版) (上接1版)
招商引资等品牌信息;开展了居民学文明礼仪活动和相关技能培训,加强景区景点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逐步规范。为了建立健全维护保障机制,瑞丽市公安局今年2月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明确了编制,配齐人员,严厉打击旅游乱象。
在提升旅游软环境的同时,旅游硬件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瑞丽市共有各类旅游企业90家、景点景区13家(4A级1个、3A级5个、2A级2个、云南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旅游星级饭店36家(房间3974间,床位数6816个),旅行社15家、导服公司1家,国导资格证导游84人,地方小语种导游128人,旅游餐馆16家(餐位数4995个),旅游购物单位11家,旅游车队2家,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近万人。全市旅游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产业要素日益齐备,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实施全域旅游培训精品旅游
走马观花的传统旅游模式不能给旅游带来太多经济效益,如何留住游客才是关键,游客在瑞丽待的时间长,必定会带动消费,这就要向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转变。
今后,瑞丽市委、市政府将把瑞丽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旅游集散地,重点以康体、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按照城市发展规划,以瑞丽为中心,辐射畹町、姐告、弄岛;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培育“精品旅游”,依托瑞丽江自然风光着力推进瑞丽江黄金旅游岸线项目,依托边关文化提升畹町旅游,依托边境风情优势打造民族特色村寨,设立中缅边境旅游试验区和中缅瑞丽—木姐跨境旅游合作区,推动瑞丽赴缅甸无障碍纵深游,并针对姐告特殊的地理环境将姐告打造为4A级城市景区。
未来,瑞丽市将重点通过合理运用社会资本、社会力量,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形式来推动瑞丽的发展,打造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