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已走过了5年的时间。5年来,试验区大胆“先行先试”,抓住国家《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意见》的稳边安边兴边的31条政策、我省加快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28条政策、我州21条政策,围绕通道枢纽、产业基地、交流平台三大功能,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试验区通道、枢纽、基地、平台作用凸显,在涉外管理、金融改革和财税政策落实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改变了涉外管理方式
推出7个全国首创6个全省第一
成立了全国首家中缅货币兑换中心、成功发布引导中缅货币兑换汇率的“瑞丽指数”;在全国率先设立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办理全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与缅币兑换业务试点;在全国率先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对缅非现金跨境结算服务点,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银行间跨境结算和本外币特许兑换;在全国率先开展欧元直汇缅甸试点改革;在全国率先对缅籍人员账户开立特殊管理政策,建立了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站;在全国率先到缅甸正式登记注册NGO组织——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木姐办公室;在全国创办首张缅文报——《胞波》。
在全省成立第一家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创建了全省第一个边境贸易区刷卡无障碍示范区,进一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为打通中缅银行跨境电子结算通道,实现中缅边贸网络化跨境电子交易跨越式发展,对推动瑞丽试验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瑞丽、畹町成为全省仅有的粮食进出口指定口岸,同时畹町还是全省唯一的“非即食性”冰鲜产品进口指定口岸。口岸进出口额、货运量、出入境人数和交通工具四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
改变了德宏无装备制造业的历史
“五免五减半”让“孔雀西南飞”
德宏州多举措依靠国家、省级的“金字招牌”,增强试验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着力从用好、用足国家、省的优惠政策上下工夫,并依靠这些政策形成招商、引企、引资、引智“洼地”。如“五免五减半”政策率先突破,从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入驻试验区的新办企业,除国家禁止和限制的产业外,自取得生产经营第一笔收入年度起,所得税地方分享40%的部分前5年免征、后5年减半征收。得益于“五免五减半”政策,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瑞丽市金纯食品有限公司、北汽云南瑞丽汽车有限公司、瑞丽银博机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陇川安琪酵母等企业纷纷落户德宏。
“孔雀西南飞”促德宏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如北汽和重庆银摩托集团入驻投资发展,年产15万辆的汽车和年产100万辆的摩托车一期产品顺利下线。新兴装备产业如年产20万台的液晶面板、10万部智能手机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看瑞丽电视、坐瑞丽航空、打瑞丽手机、骑瑞丽摩托、开瑞丽汽车产业基本形成。安琪酵母年产2万吨生产线建成投产。瑞丽航空、德宏南亚通用航空投入运营、境内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
改变了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变
对缅贸易占全国的35%
探索建立试验区“一核两”、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机制,推行了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姐告边境贸易区同城化改革;推动芒市——瑞丽——陇川一体化发展,实施德宏州“英才兴边”计划人才工作机制等;推行官方、工商界、民间组织、边民四位一体的跨境科技合作模式,促进了进出口商品结构从以日用百货为主向以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摩托车、智能手机、液晶电视等高技术商品出口、能源进口、加工贸易项下进出口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2015年德宏州进出口商品种类超过2000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9.94亿美元,比2011年的13.85亿元增长265.58%,对缅贸易额占全国对缅贸易额的35%,占云南对缅贸易额的78%,边境进出口位列全省州市第一位,经瑞丽口岸出口的日用品占了缅甸市场的70%左右的份额,成为全国陆路口岸综合流量最大的地区。
改变了德宏无高速路的现状
2015年,龙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举改变了德宏建州以来没有高速路的现状。来自阿昌山寨、长期在昆明工作、时刻关心家乡发展的曹先强接受采访时说:“昆明到瑞丽全程高速,汽车8小时到达;相比过去滇缅公路从畹町到昆明959.4公里,汽车需走7天时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龙瑞高速公路是德宏州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该项目是云南省干线公路“9210”骨架网、“7719”一般干线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起于保山市龙陵县龙山卡自然村,与保(山)龙(陵)高速公路相连,途经芒市,止于瑞丽市姐勒,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州)至瑞(丽)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重点推进的出境国际大通道之一。公路主线全长128.4公里,建设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从昆明到瑞丽仅需8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