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中国瑞丽、缅甸木姐作为中缅两国间最重要的边境口岸,在双方互相开放和经贸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木姐地区作为缅甸最大的陆路口岸,已成为缅甸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和重要的贸易口岸。
与木姐地区毗邻的瑞丽市是中国3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是中缅边境口岸中出入境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占云南省对缅贸易额的60%以上,占中国对缅贸易额的30%左右。瑞丽和木姐作为友好城市,已经轮流举办了14届中缅边境贸易交易会,并在瑞丽市连续14年举办了中缅胞波狂欢节。
2009年以来,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站在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发开放的历史新起点上,在坚持和继承中国国际优良传统的同时,针对国家开发开放机遇期的新变化,着眼全局和未来,创新理念,积极开创中缅边境开发开放实践的新境界,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着力谱写中缅外交的崭新篇章。
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实质性推进
双方达成尽快成立联合工作组共识
6月14日,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研讨会本着以“平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宗旨,共同探讨规划建设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方式和路径,中缅双方就跨合区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阐述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中缅双方应尽快成立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联合工作组,并于年内举行联合工作组会议。
云南省副省长高树勋指出,从2011年中缅双方就构建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达成意向以来,各项前期工作得到积极推进。特别是2012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批准瑞丽成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跨境合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中方正加快推进与缅甸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杭州--瑞丽高速公路不久即可全线贯通,中缅铁路云南段已开工建设;缅方也积极努力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木姐新星之光、IGE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不断推进。建设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和条件日趋成熟。对此高树勋提出3点建议:一是完善理论支撑,共同探索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二是成立中缅省级层面联合工作组,加大跨境经济合作区推进力度。三是积极向中央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争取适时签署国家层面谅解备忘录。
缅甸总统府经济顾问吴佐武建议跨合区建设要立足长远,建立满足长期发展需要的双边贸易平台;保证规划符合有关国际规则,并能够长期有效地实施;跨合区建设的不仅是贸易之路,还应该增进两国的人文交流,综合考虑劳动力培训、社会发展等问题,建设两国民心相通的友谊之路。
与缅甸商务部定期会晤机制健全
中缅瑞丽——木姐是中缅两国开发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
1月在缅甸密支那设立了德宏州商务代表处,目前正在筹备设立缅甸掸邦腊戌商务代表处,计划今年年底正式开办;州总商会与缅甸曼德勒工商总会缔结为友好商会。与缅甸商务部的定期会晤目前已经进行了9次,双方基层旅游部门、商会组织之间的会晤交流实现定期开展;与缅甸商务部驻木姐105码贸易处建立了每月一次的信息交换机制和基层商务会晤机制;在缅甸木姐成立了境外NGO组织——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对缅民间交往,发展对缅民生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宋庆龄基金会”支持,筹措1000万元建立中缅民生基金,使中缅瑞丽——木姐地区成为中缅两国开发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由此延伸的全方位与缅交流合作逐步实现,目前中缅跨境农业合作、禁毒合作、智库合作、应急救援、疫病防控、跨境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深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开展“引进来”和 “走出去”工作,今年1至5月全州新批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610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1.79%。1至5月共申请“走出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5个,加快推进“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缅云井、芒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坚持境外替代发展,共25家企业在缅甸境内开展替代经济项目,种植面积43.16万亩。
中缅自驾车九日游线路获“年度最佳旅行路线奖”
1至5月全州已接待边境一日游游客6904人
1月26日,由旅游卫视主办的2015中国旅游大会暨“中国旅游金途奖”颁奖盛典在北京启幕,德宏州中缅自驾车九日游荣获“年度最佳旅行路线”。缅甸与德宏资源文化差异明显,互补性强,特别是自然生态保护较好,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各种人文和自然景观对游客有较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此次获奖对于推动中缅边境旅游,助推德宏旅游业异军突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至5月全州已组织赴缅自驾车旅游团队5批次256人,接待边境一日游游客69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