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打造“一带四区多通道”格局

发布时间:2015-09-14来源:德宏团结报作者:李仕蕾浏览字体:[      ]

瑞丽试验区口岸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统筹好试验区各口岸的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合理布局口岸功能,落实口岸设施建设?如何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口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省政府2015年7月23日正式批复的《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口岸发展规划(2013—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答案。

发展目标:面向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

为实现建成面向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这一发展目标,《规划》列出了时间表:

2013年—2017年,连接印度洋大通道国内段基本建成,跨境经济合作取得初步成效,试验区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陆港作用初现。完成开放章凤、盈江二类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相关工作;完成瑞丽、畹町口岸扩大为对第三国人员开放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试验区电子口岸建设;全面推动金关工程、金税工程和检验检疫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审批便利化、查验电子化、信息网络化、交通便捷化、口岸现代化。形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功能完善、设施良好、方便快捷、独具特色的口岸通关体系。

2018年—2022年,试验区示范效应充分体现,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重大成效;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连接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基本建成。试验区口岸各项基础设施及通关设施全面建成;扩充发展章凤、盈江两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实现芒市机场口岸、瑞丽弄岛口岸的开放;积极申报芒令铁路为国家级口岸、芒市芒海通道为重要通道;积极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产业园区及进出口加工装配基地、打造保税物流区、打造商品交易基地,口岸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口岸布局更加合理,各口岸功能各有侧重,口岸多点辐射带动、统筹发展格局初现。此外,《规划》根据试验区口岸的地域分工和经济发展需要及口岸对接境外情况,明确口岸的不同功能及发展方向,将试验区口岸分为四个口岸发展体系,即南亚陆路口岸发展体系、印度洋陆水联运口岸发展体系、中缅陆路口岸发展体系、航空口岸发展体系。重点建设试验区分区域(分方向)的四大口岸发展体系,有重点、分层次实施规划建设,最终实现试验区对外发展廊道的多元化,实现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全面发展。

发展结构:形成“一主一次二枢纽,一带四区多通道”格局

结合口岸未来发展条件分析及地位研究,规划形成试验区“一主一次二枢纽,一带四区多通道”的口岸开发开放格局。

整体布局体现依托口岸经济增长极带动腹地的产业经济发展,通过对外的通道,内部经济走廊的打造加大对口岸的支撑力度。同时,依托沿边公路、铁路交通,加强各口岸片区之间的联系,实现核心——口岸——腹地的三地联动,全面提升口岸及口岸地区的经济贸易及产业发展。

一主:以瑞丽国家级一类口岸为试验区发展的核心口岸,统领试验区口岸发展。

一次:以畹町国家级一类口岸为试验区二级发展口岸,与瑞丽口岸协同发展,分工协作,是试验区发展的重点口岸。

二枢纽:积极建设试验区两个交通枢纽型口岸,即芒市机场口岸和芒令铁路口岸,构建试验区铁、公、机立体口岸体系。

一带:依托沿边口岸及重要通道,形成面向缅甸的沿边口岸经济带,发展沿边产业集群,带动沿边城镇群发展。

四区:继续推进试验区的4个口岸经济区发展(即章凤、弄岛、盈江、芒海),形成带动其周围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

多通道:盈江—那邦—密支那通道;盈江—洪崩河—八莫通道;盈江—卡场、苏典、支那—密支那通道;陇川—章凤—八莫通道;瑞丽—弄岛—八莫通道;瑞丽—曼德勒(至皎漂、仰光)通道;畹町—曼德勒(至皎漂、仰光)通道;芒海—缅甸勐古通道,形成多方向的对外开放体系。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