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10年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述三个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两年多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沿边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注入了新活力,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12月23日至24日在瑞丽召开的全国沿边开发开放研讨会上了解到,来自全国各级政府参事,云南瑞丽、广西东兴、内蒙古满洲里3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代表,各沿边省区的专家学者在整个会议期间围绕“抢抓沿边开发新机遇,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主题畅所欲言,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各抒己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参事杜鹰:发挥“一带一路”先导和窗口作用
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契合了中央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中国从1992年实施沿边开放22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沿边开放的特点在于:面对的是特定的国家、特定的市场,一定程度上有“一对一”的性质;受对方或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大,开放的外部环境相对复杂;沿边地区多是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要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贸和产业合作,加大金融和人文领域的交流,加大战略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制度创新和环境改善,进一步立足实际,大胆闯、大胆试,以开放促增长、兴市场,以开放促调整、兴产业,以开放促改革、兴活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真正发挥先导作用、窗口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沿边开放需要和沿边地区特点的新路子。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抓机遇促转型
沿边开发开放是一项战略性任务,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稳步推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沿边开发开放,需要“把握难得机遇,实现三个转变”。这三个机遇即是:在开放模式上,要从简单资源开发、注重即期增长向互利共赢、共享增长转变,实现沿边开发开放的“可持续性”;在开放空间上,要从沿边试验区向次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拓展,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要搞好上下游产业的互接互补;在交流层次上,要从以政治经济外交为主向民间外交、NGO外交、宗教外交等多元外交转变,实现沿边交流的“多层次”。
辽宁省政府参事初立生:寻求省际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云南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区和安全生态屏障,也是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前沿,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以下5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大网络工作格局,为试验区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支撑;二是要抓能源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换代升级,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三是要抓旅游,以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云南省的文化厚重度;四是要抓人才,做好人才引进,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注重本地人才的挖掘使用与管理,不拘一格量才使用;五是要抓联合,要多关注其他省、区沿边开发开放工作,推出有利于省际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机制办法,促进共同提升、发展、进步。
吉林省政府参事李铁:次区域合作助推沿边开发开放
20多年来,我国与14个毗邻国家中,与12个国家参与了大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机制、中亚国际次区域机制和图们江国际次区域机制合作,通过此平台加强了高层沟通与交流。次区域合作中的具体措施需要在沿边开发开放中予以落实,从而促进双边和多边区域合作发展,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
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叶晓峰:构建南北呼应的两台“主引擎”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北部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东部界河乌苏里江,以及横贯黑龙江省西南至东北的松花江及其水系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联系起来。云南省、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西南和东北,在沿边开发开放建设中,要加强合作,互相呼应,积极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努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格局中南北呼应的两台“主引擎”;要在“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框架下,同步打造内地沿边开放新高地;要建立省际间沟通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合力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要以市场机制为纽带,项目带动,深化企业层面的跨省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党组成员、巡视员王海滨: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国际合作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疆,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途经区域,其西部地区也是古沙漠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内蒙古北向开发开放机遇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明确了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的发展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国际通道和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放开放试验区和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面向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区、进出口商品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积极主动参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与东北亚、中亚、东欧等区域的经贸往来,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国际合作交流范围。这既是内蒙古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也是内蒙古承担的对外开放重要责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参事徐福喜:通过园区和自贸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规划不仅涵盖了“通道”的建设和贯通,更重要的是以此带动中巴在走廊沿线开展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水利、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创立更多工业园区和自贸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建好中巴经济走廊,需设立双方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工作机构,积极抓好走廊“通道”建设,努力推进双方农业和科技合作、纺织业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参与中巴能源合作和项目资源开发,积极建立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合作园区,不断扩大双方官方和民间的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
云南省政府参事刘稚:创新跨境合作,促进沿边纵深发展
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多边合作空前活跃,沿边地区需开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合作形式、创新实施贸易转型升级和便利化发展的新模式;创新境外投资模式和创新空间发展模式上的“五创新”,来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探索新的合作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陆路口岸通关监管模式,扩大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内容,加快形成“口岸—通关—联动城市—沿腹地轴线纵深型”沿边开放经济带,促进我国同周边国家区域开发在更高层次上向纵深发展。